我國居民油鹽攝入量居高不下 成誘發慢性病關鍵因素
近年來,我國居民油鹽攝入量居高不下,糖攝入量持續升高,已成為誘發肥胖和慢性病的關鍵因素。對此,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日前在10個城市展開專項調查,發現人們對提倡的“減鹽、減油、減糖”,目光主要盯在了預包裝食品和飲料上,卻忽視了家庭廚房中的“四大隱患”。
烹調容易“重口味”。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廚房常用的烹調方法“煸炒爆炒”(63.89%)、“紅燒燴燜”(49.79%)、“煨燉煲湯”(47.88%),這些方法難免超量使用鹽、油、糖。人們普遍認為煨燉、煲湯相對健康,事實上湯中浮油多了,也會導致油脂攝入過多。“涼拌”可減少用油,但在家庭廚房出現頻率僅占24.31%。還有17.18%的人喜歡“煎炸”,這同樣導致油脂攝入過多,增加超重及肥胖風險。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建議,做飯時多以蒸、煮、白灼和涼拌,少煎炸。炒菜時,注意控制鹽、油、糖。喝湯時,撇掉表面浮油。
吃咸菜、醬料過于頻繁。咸菜、醬料是常見的“隱形鹽”,調查顯示,兩成消費者幾乎是每天“離不開”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指出,咸菜、醬料中鈉含量較高,如果餐桌上有這類食品,那么做菜時就要少放鹽,或使用低鈉鹽、減鹽醬油等產品。除了少吃咸菜,平時做菜時注意:做涼菜時不要提前加鹽腌制,炒菜時起鍋前再放鹽,放了雞精味精就少放點鹽。
用糖調味頻率高。調查顯示,54.92%的家庭在烹飪時愛用糖調味,其中用糖頻率較高的家庭占比25.5%。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教育室主任劉愛玲認為,糖醋排骨、紅燒肉、拔絲地瓜等菜品含糖較多,別經常吃;番茄醬、沙拉醬、甜面醬等醬料也含有較多糖,應少吃。此外,喝雜糧粥、銀耳羹、牛奶、豆漿、咖啡等加糖,做涼拌菜、炒菜時放糖,這些習慣都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攝糖過量。甜湯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顯感覺到甜味的程度。
控油意識不強。調查顯示,近六成家庭烹飪時使用動物油,廣州和川渝地區家庭用動物油頻率較高,而使用限油壺幫助控油的家庭僅占三成。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建議,大家平時做飯要養成使用限油壺的習慣,根據吃飯人數和做飯頻率來合理規劃用油量;動物油中相對含有更多飽和脂肪,攝入過多不利于健康;多選擇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色拉油等植物油。
合理膳食、“科學三減”是保證廣大居民健康的基礎。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調查中,人們雖然對飲食健康有所重視,但對“減鹽、減油、減糖”仍舊缺乏科學指導。他建議,在政府的指導下,社會各界共同行動,充分調動科研、企業及行業等各方力量,加強“科學三減”的引導宣傳,促使消費者更加關注營養健康,促進企業更積極地進行產品健康升級,同時在未來制定相關政策時,以人為本,以家庭廚房為中心,更好地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馬愛平)
推薦
直播更多》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
和外界預期的一樣,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
和外界預期的一樣,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發布公告 配合防疫政策暫時停工
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今(13)日發布公告...
-
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30億美元 擴建美國奧勒岡州D1X工廠
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 30 億美元,擴建...
-
莆田電信積極組織開展安全運營專項工作 強化員工安全意識
為全面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云網安...
-
精準落實優惠稅率 河北高企稅費減免超百億元
近日,記者從河北省稅務局獲悉,2021年...
資訊更多》
焦點
- 奇瑞新能源一季度達成50013輛銷量 實現255.4%同比增長
- 昆山重新調整劃定5個靜態管理區 延長靜默期7天
- 受蘋果用戶隱私政策調整影響 科技巨頭2022年營收將減少近160億美元
- 加快湖北數字化轉型 5G信息技術重塑制造業發展形態
- 斯坦福大學團隊發表論文 展示大腦運動皮層神經網絡如何實現新記憶索引
- 廣東首座華南唯一 廣州匯云數據中心入選2021年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名單
- 慢性疾病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 低齡化趨勢明顯
- 消除線路施工安全隱患 智慧光網云守護系統成為工地“火眼金睛”
- IMT-2020推進組蜂窩車聯工作組第二十次全體會議 近日在線上舉行
- 氣候變暖將珊瑚推向耐熱極限 人工智能助力尋找耐熱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