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Twitter開始測試編輯按鈕 但想要用必須先付費
(資料圖片)
Twitter現在正在測試其用戶呼聲很高的編輯推文功能,可編輯推文的功能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提供給一些Twitter Blue付費用戶。該功能目前正在進行"內部測試",它似乎模仿了Facebook的編輯風格,我們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泄漏中看到了這一功能的預覽。
訪問:
阿里云1核2G云服務器低至1折 最高可得500元滿減優惠券
根據Twitter的一篇博客文章,"推文將能夠在發布后的30分鐘內被編輯幾次。"編輯過的推文將出現一個圖標、時間戳和標簽,這樣讀者就能清楚地知道原來的推文被修改過。
編輯標簽將包括一個完整的編輯歷史,包括過去編輯過的推文的版本。Twitter說,它首先在一個小群體中測試可編輯的推文,以捕捉任何早期問題,這包括防止不誠實的人可能濫用這一功能。
一旦最初的內部測試完成,編輯推文功能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擴展到一些Twitter Blue用戶。Twitter解釋說:"這項測試一開始將在一個國家進行本地化,隨著我們學習和觀察人們如何使用編輯推文,測試范圍將擴大"。
Twitter消費者產品副總裁杰伊-沙利文(Jay Sullivan)今年早些時候說,編輯推文是"多年來要求最多的Twitter功能"。雖然它的要求很高,但人們也一直擔心濫用。前首席執行官杰克-多爾西(Jack Dorsey)抵制了編輯推文的功能,他在2020年說,Twitter"可能永遠不會"增加這一功能。
Facebook、Instagram、Medium和許多其他平臺都有編輯按鈕,而且并沒有太多或者太嚴重被濫用例子出現。Meta的前首席安全官Alex Stamos今年早些時候強調了一個涉及Facebook編輯功能的加密貨幣騙局,但這仍然是一個罕見的例子。
Twitter目前只談論到其Blue訂閱的可編輯推文,最近在美國的價格從每月2.99美元提高到4.99美元。這意味著我們可能不會很快看到普通用戶迎來編輯按鈕。Twitter Blue訂閱者可以使用的其他功能包括:在發送推文前撤銷功能,可定制的導航欄,與關注的人分享的熱門文章列表,甚至還有NFT六邊形個人資料照片。
關鍵詞: Microblog Twitter開始測試編輯按鈕
推薦
-
-
-
AT&T投資600萬美元推出數字素養計劃 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計劃捐贈600萬美元,用于推動覆蓋全美范圍的數字素養計劃,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于...
來源:人民郵電報 -
-
SpaceX用戶發出通知 將根據當地市場狀況下調費用最多可打五折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公司 SpaceX 已經向世界各地的太空互聯網服務星鏈用戶發出通知,宣...
來源:網易科技 -
放棄老式登錄方式 Facebook母公司正式推出Meta賬戶
社交網絡巨頭 Meta正式推出了所謂的 Meta 賬戶和 Meta Horizon 個人資料。它們將被用來取代曾經用...
來源:網易科技 -
今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將達1855億美元 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據知名半導體分析機構 IC Insights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 2020-2022 這三年,將是自 1993-1995 ...
來源:愛集微 -
-
-
直播更多》
-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議 對全省無管機構下一步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近期,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
-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議 對全省無管機構下一步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近期,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
-
落實“一崗雙責”主體責任 新疆鐵塔構建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新疆鐵塔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
-
保護個人信息沒有“討價還價”余地 工信部對227款APP提出整改要求
近日,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
-
在競標中擊敗LG 三星電機獲得特斯拉攝像頭模組大單
上月初曾有消息人士透露,三星旗下的電...
-
賦能農業現代化 5G為鄉村振興筑基注智
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
資訊更多》
焦點
- 中俄邊境地區無線電頻率協調工作組及專家組會談 近日以線上視頻形式召開
- 浙江移動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億 率先邁入萬物智聯時代
- 全力構建數據出境的“安全屏障” 9月1日起《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正式施行
- 侵犯mRNA技術平臺核心專利 莫德納對輝瑞和BioNTech提起訴訟
- T-Mobile因泄密損失5億美元 其中3.5億美元將用于用戶賠償
- 數字政府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存力白皮書》 梳理全球存儲產業發展現狀
- 取消讀秒設計 “新版”紅綠燈被罵上熱搜
- 電動汽車被排除出《通脹削減法案》 韓國政府通過多個渠道向美方表示擔憂
- 發揮央企“穩定器”作用 安徽電信翼支付平臺助力提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