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視點!報告: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22年Q2增長了16%
【資料圖】
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正在出現上升趨勢,即使該國的整體智能手機市場經歷了低迷。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印度制造智能手機跟蹤報告,今年6月份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400萬部,這標志著本地制造的智能手機數量同比增長了16%。
在制造商中,OPPO和三星在該國的品牌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而Bharat FIH(全球制造巨頭富士康的一個部門)和Dixon在白標制造商中的份額最高。
根據Counterpoint的報告,印度的公司正在推動更多設備的本地制造以配合印度政府為其生產相關激勵計劃(PLI)設定的目標。后者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多地推出以促進印度的本地制造和裝配市場,這吸引了投資如OPPO最近在其“Vihaan ”計劃下承諾的6000萬美元。
就市場份額而言,OPPO擁有最高的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所有本地制造的手機中有23.9%來自該公司。三星和vivo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別占市場的21.8%和14%。白標制造商Bharat FIH和Dixon分別占其國內設備的9.8%和8.1%。
Counterpoint的研究分析師Priya Joseph在解釋印度當地制造的推動時說道:“政府的目標是在未來四到五年內使印度成為電子制造中心。在早些時候發布的愿景文件中,政府認為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電視、TWS和電子元件等消費電子領域是印度轉型為電子中心的最有希望的領域之一。為了幫助推動‘印度制造’和‘數字印度’主題下的更多舉措,政府在上次預算中把總撥款推到了9.362億美元?!?/p>
另外 ,易動怒本地制造業還正在向其他領域滲透。據Counterpoint報道,位于諾伊達的Optiemus Infracom是當地最大的智能手表和真無線耳機制造商。根據報告,電視市場的本地制造量最大,制造商Dixon和Radiant及三星在該國電視的本地制造中幾乎占100%。其他細分市場如智能手表和TWS耳機仍是新興市場--雖然只有6.2%的智能手表是本地組裝的,但16.2%的TWS耳機也是在這里制造的。
訪問:
京東商城
推薦
-
-
Instagram短視頻功能發展正趨于停滯 觀看時長不及TikTok十分之一
幾個月來 Instagram 一直在努力發展其短視頻項目 Reels,但據一份內部報告顯示,短視頻功能的發展正...
來源:TechWeb -
-
-
-
-
AT&T投資600萬美元推出數字素養計劃 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計劃捐贈600萬美元,用于推動覆蓋全美范圍的數字素養計劃,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于...
來源:人民郵電報 -
-
SpaceX用戶發出通知 將根據當地市場狀況下調費用最多可打五折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公司 SpaceX 已經向世界各地的太空互聯網服務星鏈用戶發出通知,宣...
來源:網易科技 -
放棄老式登錄方式 Facebook母公司正式推出Meta賬戶
社交網絡巨頭 Meta正式推出了所謂的 Meta 賬戶和 Meta Horizon 個人資料。它們將被用來取代曾經用...
來源:網易科技
直播更多》
-
快手高級副總裁帶隊國際化業務一個多月 對部門組織架構進行調整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帶隊國際化業務...
-
快手高級副總裁帶隊國際化業務一個多月 對部門組織架構進行調整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帶隊國際化業務...
-
特斯拉公司目前正聚焦中國市場 并打算進一步擴大在華生產
特斯拉公司目前正聚焦中國市場,并打算...
-
中國電信翼支付平臺發券61.17萬張 金額達到2355.15萬元
翼支付好搶!搶到了50元大額券!翼支付非...
-
中國電信30多款重點展項 精彩亮相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
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
-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議 對全省無管機構下一步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近期,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
資訊更多》
焦點
- 順豐同城寄丟20克黃金保價8000元只賠2000元 當事人質疑保價意義何在
- SK明年將在韓國投資73萬億韓元提升產能 未來5年還將投入25萬億韓元
- 大理州首個文旅行業5G應用 5G智慧文旅項目落戶銀都水鄉
- 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全面恢復線下舉辦 大量“智慧家居”類產品吸引眼球
- 中俄邊境地區無線電頻率協調工作組及專家組會談 近日以線上視頻形式召開
- 浙江移動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億 率先邁入萬物智聯時代
- 全力構建數據出境的“安全屏障” 9月1日起《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正式施行
- 侵犯mRNA技術平臺核心專利 莫德納對輝瑞和BioNTech提起訴訟
- T-Mobile因泄密損失5億美元 其中3.5億美元將用于用戶賠償
- 數字政府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