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播報】[評論]快遞保價豈能形同虛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一用戶通過快遞郵寄黃金并保價8000元,物品丟失后,快遞公司僅愿賠付2000元。雖然遺失物最終在警方介入下找到,但關于快遞保價賠償的話題引發討論。這并非孤例,近年來類似事件不時被媒體曝光。快遞公司保價形同虛設,賠付標準任性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對快遞行業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個別快遞公司的做法,于情不顧、于理不合、于法不容。
于情來說,寄件人作為消費者,是快遞公司的顧客,在服務環節出現任何問題,快遞公司都應主動解決。對于企業來講,令人滿意的服務,應建立在良好的交互關系之上。也就是說,快遞企業應解決服務環節中存在的痛點,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給顧客帶來良好體驗。
于理來講,寄件人只要支付費用寄出快遞,就和快遞公司達成了契約,快遞公司有義務確保物品完好無缺,按時送達目的地,否則就須進行賠償。并且,快遞公司為了應對可能出現意外帶來的損失,專門推出了保價服務,消費者額外支付了保價費,出現問題后理應獲得約定的賠償。快遞公司拒不照價賠償,是單方面違約行為。
于法而論,從法律和相關規定看,寄件人和快遞公司權責清晰,并不存在模糊地帶。《快遞暫行條例》規定,快件丟失應當按照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郵政法規定,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也就是說,快遞公司既然出現違約,就需按照法律規定承擔相應責任。
近年來,我國快遞物流行業發展迅速,個別快遞企業盲目追求業務規模,服務未及時跟上。一些公司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了行業亂象。比如,對員工管理混亂、服務粗枝大葉、同行惡性競爭等不時發生,嚴重影響了客戶體驗,也影響著行業滿意度和長遠發展。
既然亂象屢禁不止,就不能僅僅寄希望于通過行業自律解決問題。一方面,從制度設計層面,需進一步明確保價條件、保費標準、賠付細則的法律規定,杜絕快遞企業隨意拒保、擅自作保、賠付扯皮等情況出現;另一方面,快遞保價賠付應當成為監管重點,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對快遞企業形成有效震懾,防止快遞企業任性而為。
訪問:
京東商城
關鍵詞: 電子商務 [評論]快遞保價豈能形同虛設 cnBeta
推薦
-
-
Instagram短視頻功能發展正趨于停滯 觀看時長不及TikTok十分之一
幾個月來 Instagram 一直在努力發展其短視頻項目 Reels,但據一份內部報告顯示,短視頻功能的發展正...
來源:TechWeb -
-
-
-
-
AT&T投資600萬美元推出數字素養計劃 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計劃捐贈600萬美元,用于推動覆蓋全美范圍的數字素養計劃,預計有超過65000人受益于...
來源:人民郵電報 -
-
SpaceX用戶發出通知 將根據當地市場狀況下調費用最多可打五折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公司 SpaceX 已經向世界各地的太空互聯網服務星鏈用戶發出通知,宣...
來源:網易科技 -
放棄老式登錄方式 Facebook母公司正式推出Meta賬戶
社交網絡巨頭 Meta正式推出了所謂的 Meta 賬戶和 Meta Horizon 個人資料。它們將被用來取代曾經用...
來源:網易科技
直播更多》
-
快手高級副總裁帶隊國際化業務一個多月 對部門組織架構進行調整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帶隊國際化業務...
-
快手高級副總裁帶隊國際化業務一個多月 對部門組織架構進行調整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帶隊國際化業務...
-
特斯拉公司目前正聚焦中國市場 并打算進一步擴大在華生產
特斯拉公司目前正聚焦中國市場,并打算...
-
中國電信翼支付平臺發券61.17萬張 金額達到2355.15萬元
翼支付好搶!搶到了50元大額券!翼支付非...
-
中國電信30多款重點展項 精彩亮相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
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
-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議 對全省無管機構下一步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近期,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專題會...
資訊更多》
焦點
- 順豐同城寄丟20克黃金保價8000元只賠2000元 當事人質疑保價意義何在
- SK明年將在韓國投資73萬億韓元提升產能 未來5年還將投入25萬億韓元
- 大理州首個文旅行業5G應用 5G智慧文旅項目落戶銀都水鄉
- 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全面恢復線下舉辦 大量“智慧家居”類產品吸引眼球
- 中俄邊境地區無線電頻率協調工作組及專家組會談 近日以線上視頻形式召開
- 浙江移動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億 率先邁入萬物智聯時代
- 全力構建數據出境的“安全屏障” 9月1日起《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正式施行
- 侵犯mRNA技術平臺核心專利 莫德納對輝瑞和BioNTech提起訴訟
- T-Mobile因泄密損失5億美元 其中3.5億美元將用于用戶賠償
- 數字政府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