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 全球高山地區森林火災在過去20年呈現增強態勢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發表在全球頂級學術機構北歐生態學學會旗艦期刊《生態地理學》(Ecography)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高山地區森林火災在過去20年呈現出增強態勢。研究利用衛星遙感資料發現,21世紀以來全球植被火燃燒隨海拔高度變化呈現出迥異的變化規律:在低海拔地區受人類生產活動抑制植被火燃燒表現為減弱趨勢,但隨海拔高度增加人類生產活動對植被火燃燒的抑制減弱,至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植被火燃燒呈現出明顯的增強態勢。高山地區植被火燃燒主要由森林火災等自然野火構成,幾乎不會受到人為成因農殘物燃燒的影響。
進一步研究發現,在2020年全球高山森林火災達到了21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包括亞洲的天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北美洲的落基山和南美洲安第斯山等的高山的燃燒面積均超過了多年平均值的2倍,且2020年高山地區森林火災異常主要與氣溫、土壤含水量、相對濕度等相關天氣氣候條件異常有關。
高山地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因其脆弱的生態環境條件,對氣候變化極其敏感,且自20世紀末以來高山地區升溫速率超過了同時期低海拔地區的兩倍,引起主要生態環境要素的快速調整適應。以森林火災為代表的植被火燃燒對塑造全球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早先的研究極少關注全球高山地區的植被火燃燒變化。
論文通訊作者、重慶大學副教授游超認為,這項研究對理解近期全球變暖背景下高山森林火災頻發及制定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科學意義。近年來在我國涼山地區和林芝地區等高海拔山區發生了嚴重的森林火情,正是近期全球高山植被火燃燒增強的具體體現。我國西部高山占國土面積超過三分之一,隨著全球變暖引起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頻繁出現,要做好應對高山森林火災頻發的準備,以盡量減少因火災造成的損失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推薦
直播更多》
-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 熱帶剛果盆地泥炭正接近從碳匯到碳源臨界點
近日,一個德法共同資助的聯合科研團隊...
-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 熱帶剛果盆地泥炭正接近從碳匯到碳源臨界點
近日,一個德法共同資助的聯合科研團隊...
-
打擊治理“黑廣播”“偽基站” 無線電管理機構在行動
2022年9月,各級無線電管理機構進一步深...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研人員 發現真菌性膿毒癥潛在治療靶點
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
-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 新冠滅活疫苗阻止重癥感染或更有效
據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科學家領...
-
保持全國首位 廣東累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24.8萬件
截至今年8月底,廣東省發明專利有效量50...